星期一, 7月 05, 2010

出口轉內銷系列 -不理性的「科學」

在方潤那邊說了一點科學哲學的東西,可以沒完沒了,就放在這裡


@山中 我找不回大學的notes,就在網上找東西說說科學哲學。其實科學是甚麼?這個問題是可以好動搖人心的,當然我所說的是在歷史,哲學層面上,通常在現實是不太難定義,但當大家都認為科學「想當然矣」是很易出問題的。

Feyerabend的against method
有很多人認為科學的進步是線性,即一步一步推理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所得來的,但在歷史上很多的科學進步都是有「迷信」,「非理性」的情況走出來。很多時,科學進步是由於用一些違背主流,更少驗證的理論一步一步又非理性去建立,結果推返主流理論,而取得突破。

Feyerabend的例子是加利略利用天文望遠鏡去研究天象,發覺鏡內影像的效果是與當時的哥白尼理論不符合,而在當時如果用你「可驗性」方法,在當時他就要放棄用天文鏡,因為出來的結果是「錯」的。但他沒有,反而迷信地繼續研究,結果正因為他能夠不理主流反對結果為人類社會踏出重要一步。

而當時那高分的同學,就是順著這路去打。當然,哲學與現實不同,我們全班同學當然都不覺創造論會真的是科學。

但他亦舉中國的赤腳醫生作例子,說這些醫生看似不科學,但對中國發展中國家的醫療卻有重大貢獻。他想說明的是,有時只相信西方主法科學,往往會忽略一些次要的,但卻可能重要的想法。他是一個比較左傾的哲學家,所以看出很多以「科學理性」為名,但以霸權為實的政策。例如西方的基因種子政策,就是這種態度,以實驗室的實驗結果為主,卻無視政治經濟,結果是發展中國家出問題。出了問題後,又說是大家「不科學」的緣固。他會提倡,大家包容一點,盡量讓科學多性發展,競爭來推動科學。

當然Feyerabend並不是為創造論而做,我亦不會說創造論會帶來任何革命性發展,而他的說法其實亦有得爭論。這只是科學歷史及哲學對科學的其中一個定義說法,除了Feyerabend的 against method, 還有Karl Popper的conjecture & refutation, Thomas Kuhn的 scientific paradigm, Imre Lakatos的Scientific Research Programme 你會發現他們對科學的定義都不同,各有理據,歷史去支持,但又互相衝突,而無一個真正的共識。曾生有一點是對的,就是Alan Chalmers 的What is this thing called science是最佳入門書。看完是會有點亂,不過對往後的思考方式幫助很大,而科學哲學說是我在倫大讀書我覺得最有價值的科目。

而我的意見是,要從相對主義走出來,就要按例,想想我們所說的科學是那一種「科學」呢,而這個「科學」有甚麼弱點呢?會比較容易得出一個客觀的判斷。

說還說,曾經因為宗教理由吃了兩次檸檬的我,是非常反對創造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