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5月 27, 2009

六四上位論

先是陳一諤, 後是呂智偉, 他們的「偉論」 使到六四廿周年前夕大家的心情慶恰恰。

<主流, 另類>
原本, 知識份子是在一言堂的社會, 不盲目跟從主流, 發出另類的聲音去平衡社會的言論。沒錯, 香港社會的主流價值觀是「中共六四屠城的不義」, 可是放眼中國, 主流價值觀是「社會經濟和諧比歷史回顧更重要」, 所以香港社會的主流在中國大陸只是「另類的觀點」。所以他們跟從的是當權者。

在六四一事上, 香港社會的主流價值觀沒錯都是站左民運學生一邊. 而大家(包括我)都接受到六四中共屠城為之不義。可是陳和呂的立場是, 大家都看中共政府的不義, 那民運學生自身呢? 那外國勢力的介入呢? 那班解放軍的傷亡情況呢?

假使學生領袖真的不負責任, 假使學生活動「變質」, 變成有外面勢力介入, 假使學生真的有武器。
當然如果一齊是真的, 哪又如何?

一個社會運動即使有不同團體撈油水, 又有何問題? 會影響到立場嗎?

要說變質? 是由甚麼變做甚麼? 一個沒有社會團體支持(或者說撈油水)的社會運動是存在嗎?

如果將六四從一件歷史, 學術事件看, 的確是要客觀看每一方面的真實情況, 不過當這是一個社會, 政治議題, 陳和呂的「另類觀點」除子是向權力靠攏, 實在帶不到任何社會得益。也不要說這些沒有證據的指控, 就好像說「你怎知六四是不是外星人, 神的介入」的空談。


<空間, 理性>

「因為大家都不理性, 所以我們不討論」, 這個原因, 完全接受不到。從感覺上就好像家長說「不要吵, 乖乖地待著, 就帶你去食麥當勞」, 因為實際上, 這是個權力的問題, 而不是「不理性所以不討論」的問題。 因為何謂理性基本上是十分難界定, 尤其是在價值觀的取向。相對理性, 不如開放, 只有在開放, 才會有理性。

anyway, 六四的確為呂, 陳二人提升了不少知名度:p

星期四, 5月 21, 2009

搵工秘笈


正在為自己的前途打算, 不期然從書架深處找回這本What colour is your parachute?。應該是臨大學畢業時買的, 「是說應該如何找工作」, 是美國人寫的一本公具書, 手上的是2004版, 在美國是bestseller, 每年都會出一版。

與香港的甚麼interview天書, 如何入大公司之類的雞精書不同, 這本是說的如何找自己喜歡的工作。書入面的確有很多心靈雞湯式, 「如何認識自己...」之類的chapter。不過, 其實當時freshgrad得著的是, 出來社會做事是很現實, 的確是有不少大公司, 可是市面上的位子8成都是中小企; 找工作亦欠缺主動, 看見沒空位就只說市面都無工就算, 書中有提意有時不妨打電話問一問, 同行內人聯絡。

剛剛做了兩年 job agent, 的確見了不少「等運到」的人, 找工作只是在jobsdb click ads, 到interview時根本不清楚見的是甚麼工的確常見不少。而當中亦有不少有心人, 真是會常常聯絡我們, 很多時正因為手上剛剛有order, 他們正巧打電話來, 而最後他們又見得成。

最主要是 no one owe you a job。

星期四, 5月 14, 2009

曾特首

曾特首的反應真是.....

每年都會去六四紀念會, 所以都不說我的立場,

好歹也要預備一下怎回應這些敏感的問題, 與陳一諤犯的錯一模一樣, 明知有個"tum"都踩落去...
將平反六四連到中國經濟的表現是不話說, 還要說自己「代表」香港大部份市民的想法, 本來是六四拉到民選問題。

曾特首, 你認為你的認受性有幾大?

的確有某些人說如果你坐特首的位, 你也要這樣說? 其實他少可以不說, 說過「香港係言論社會自由, 不過佢係呢方面係政府未有共識, 唔方便回應, 不過支持其他人行使自由言論既權利」, 何必要take side?

星期日, 5月 10, 2009

書評: Status Syndrome 《地位症候群》

Publisher: Bloomsbury Publishing PLC (15 Aug 2005) ISBN-10: 0747574081

貧富懸殊這個話題在香港社會大家都講了又講, 不過對大份人(包括我)來說, 實在看不出對我們有甚麼直接影響。在圖書館找來這本status syndrome, 另我又想回這個問題。

一個人的社會成就地位, 絕對影響我們的健康和壽命。正如一般人所想, 一些比較依賴人手, 重複的作業, 會對人較有壓力。而位高權重, 沒錯是壓力很大, 但因為他們有充足資源, 所以選擇性會較多, 會有更多的控制權(例如生意不好, 可以轉行, 可以去打工, 可以集資... etc), 自然比較安心一點。而社會地位, 是會直接會影響到後代的發展, 所以社會好像都走不開貧者越貧越多病, 富者越富越健康的問題。

當然, 每個香港人不就是因為這樣而想爬上去嗎? 可是爬不上去的又怎樣呢? 難道一定要重新分西配redistrubute每個人寬財富, 地位平等才能有平等的健康? 又變成福利主義對自由主義的社會,經濟討論議題? 不過比較有趣的是, 除了在工作地位, 這些經濟方面著手外, 作者sir marmot 還解釋了社會資本(社會的信任, 參與感, 交際網絡)對我們健康有正面影響, 正如書所說的, 人與人的隔膜真是會殺死人的。

我最喜歡是作者能夠綜合不同學科, 由基本的流行病學(心臟病, 人均壽命), 人類學 (論述各階層的壓力來源, 不同國家文化的影響), 經濟學(暴力對) 演化心理學(信任對於個人, 團體的重要性), 政治學(政黨對失業的不同態度)來講出社會地位對人類的重要性。要能夠顧全多方面學問的看法, 是很困難, 因為常見到一些學者不是集中數據上的詮釋, 有的就只能從個人片面去理解事實, 就難免有失偏頗。 如果依據本的書的理論, 情景擺左處理天水圍的貧富懸殊問題, 政府除了振興經濟, 還要關注區中的社會資本-大家對社會的參與度, 信任感。社會是永遠都有不平等, 不過並不代表我們甚麼都改變不來。

大家看慣了 Freakonmic, Logic of life 這些有趣的小書, 這本是不錯的選擇, 有不少interesting fact (奧斯卡影帝或影后平均會比其他落選者多4年的壽命, 而且能夠將心臟病的可能性降到零?), 不過感覺上是較學術一點, 要多花神。

星期五, 5月 08, 2009

學車

去駕駛學院學車都有幾個星期, 趁現在有空, 要考回我大學時「肥在」的路試,

「大力d踩油呀,大力d, (我心諗: 就黎撞啦,), 睇唔睇到呀, 二波都可以咁快... 喂 要停啦喂...」

「比佢去啦, 加多d油tim, 比佢去啦, 唔好踩腳制住(我又諗, 又黎撞), 呢度先大力踩 ....(咁... 幾時會係我車後面擺桶豆腐呀?)」

教車師傅:「你做乜野既?....之前做人事顧問?」
我:「係呀」(動作, 打燈, 準備轉線...).
教車師傅:「我個仔之前....」
我 ( shit... 好多車點算...)
教車師傅: 「佢去左日本.....」
我(太多車, 轉唔到呀, 轉返低波先...哎呀...入錯波, 手忙腳亂中).
教車師傅(繼續吹水...)

總括而高, 「手車點揸」同「牌品」一樣, 都會反映每個人的性格。同出黎做野一樣 跟個好師傅真係事半功倍。

>贏在起跑線 <刁民公園 >

在(Freakonomics)中, 美國有一個longitudinal studies,利用統計學看看成績優秀的學生,會有甚麼環境因素。
列了一系列既原因表,發覺影響學生既成績原因有:
-家庭既教育
-家長既社會地位(social status)
-母親生孩子時過了三十歲沒有(過了是有正面影響)
-出生時孩子的體重(越重越好)
-孩子家中是否說英文
-孩子是否親生領養
-家長有否參加家長會
-家中書本的數目

而與成績無關的是:
-家中是否完整
-有沒有家境較好的鄰居
-母親在孩子未入幼稚園時有否做工
-孩子提早入學
-父母會帶孩子去博物館
-父母會讀書結小孩聽

可以影響到因素基本上都是同父母的社會地位, 文化程度直接掛鉤,父母後天對子女做的反而影響不太大...

書中的結論是過份照顧子女,正如相信單靠銀彈策略可以贏一個民主選舉一樣。

" an overbearing parent is a lot like a political candidate who believes that money wins elections, whereas in truth, all the money in the world can't get a candidate elected if the voters don't like him to start with"

不過另一本best seller,Malcolm Gladwell(tipping point同blink的作者) 就提高一個走捷徑的方法。那就是讓孩子遲一年開學, 他發覺了通常能夠進入高中聯賽的學生通常都集中在幾個月份出世,都會比同學年的孩子年紀大。原理就是因為比同學年的早發育,反而會有機會入校隊(or 入精英班), 另到有更多機會練習, 就會有更好成績。按此道理,早入學的神童,反而是沒有這方面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