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4月 12, 2006

書店(2)

看來上篇blog 有拋磚引玉的作用, 先謝謝各位書業前輩的提點!

如前文提及因小弟只在一小書店有一年經驗, 所以相比各位前輩目光未免有所局限, 我所寫的只是單從小弟的本身經驗或從同事, 書商行sales閒聊中得知, 不過見大家似乎對書店的運作有興趣, 卻很從少行內人的角度的描述才班門弄斧, , 如有得罪, 敬請見諒, 如有與事實不相符, 請再告知小弟。自己亦已經離開書行大半年, 亦無意在短期內重回這行(直到退休或有可能開一間書店), 現在只是以一個買書人的角度去看店。

有去過英國的Borders或Waterstones的任何分店都知道他們是會有一個櫃專擺staff choice, 擺著十多本書, 而每本書都有一張小紙以不同筆跡寫著每個staff的推介原因。香港的大型書店的staff做到嗎? 在香港是很難吧, 因為書行的待遇與晉升機會小, 所以我相信做bookseller, 很難吸引人材。

在初入行時, 老闆已經坦白說大學畢業生在書店做一年學了基本的business skill就好走了, 因為前途黯淡, 幸運的升做supervisor, 或轉行書商sales, 但那只是萬多元的收入(歡迎其他前輩更正)。還好我做小書店的關係, 一年內學到好多東西。在大型書店, 可以快手快腳的包書上架, 執架比熟悉書本的知識更重要; 因為 而和其他retail一樣, 一星期工作六天, 每天10小時, 要SHIFT, 除了收銀大部份時間是不能坐, , 有時一整天都是坐著用膠袋包雜誌, 或者通宵盤點。–人工只是相等於普通文員。 我想不到任何理由一個讀得懂馬克思英譯本的人會做這樣的工作, 所以不要投訴店員分辨不到誰是楊天命, 誰是李天命了。

順帶一提, 在返科大途中的西貢, 找到一間不錯的二手英文小書店, 是在普通道,西貢花園地下, 在匯豐銀行轉角就是了。可能西貢很多外國人住, 店內的英文二手書是很update的, 例如幾個月前出的Fiction ,Patricia Cornwell的Predator都有, 有時還有意外收穫, 早前在店中找到一本90 年出版的Joseph needham (李約瑟)文集, 書內還夾著上手主人遺留下的剪報, 據店員說原本是一位已故中大學者何宇澄所有的…… 除了英文書, 還有小部份中文書和少量cd, 如果大家在復活節假到西貢遊玩, 可以去看看。

星期六, 4月 08, 2006

書店

樂文銅鑼灣分店要搬遷
首先看見Over the rainbow 的Florence開始說, 然後在 mo’s view reborn港燦筆記也有回應。

自己本身曾在某連鎖英文書店中呆過一年, 我不懂台灣書的, 但對英文, 或本地書行都略知一二, 讓我以我有限知識來嘗試說一下書店的運作和我自己的看法。

零售向批發商買貨有幾種買法, COD有”數期”的purchase,consignment(寄買), Sales and return, Consignment。

COD , Cash on Delivery即是拿現錢即時交易, 這是非常少用的, 因為要動用現金即時套現, 如果賣不出的話是會全蝕的。 通常是對一些沒bargaining power, 或credit history 的新鋪才會用, 因為不知他們會否拖數。通常都是一些批發商吊高來賣那些bestseller, 如陶傑, 張小嫻的散文

有”數期”的purchase, 這是大多數書商的做法 與cod不同, 是可以在收到貨後一段時間,由 30日至120日不等, 才給款。這種做法容許了零售商足夠時間”散貨”來週轉資金, 大前提是批發商相信零售商有還款能力。有眼光的buyer往往能”無本生利”, 不過風險當然有。身為店員的我們都練成了不同的拖數技巧來應付批發商追數:p

Sales and return。批發商為鼓勵零售商選擇多些不同種類的書, 會給予零售商一定限額回收賣不出的書作credit claim, 對零售商而言, 這當然是好事, 因為死貨是書店的最大敵人。限額多少以生意量來定, 如果生意少而回得書多的話, 批發商會終止交易(因為得個做字)。當然, 只有本港的書商是會來收書的, 英美會收的只要個list也可以, 不過當中有些的書商也要求我們寄回書皮給他們(而我的書架有不少沒有書皮的書, 嘻嘻~)

Consignment。寄買形式即是貨品是擺放在店內, 當真是賣出了, 寄賣商才收錢, 而在擺放過程是不需出一分一毫, 不過在店中, 位置也是金錢的一種。有的鎖匙扣, 飾物也是用這樣方式的擺買, 或一些自己創作, 沒有名氣的書, 有時有很好賣的例子. 而我想說的是本地所賣的大部份歐美外地雜誌, 都經本地的供應商是可以像consignment般全退的,兼折扣不錯, 只有日文雜誌是完全不可退的(以一年前的經驗)。只要慎重選擇, 基本上是已經封了死貨的問題, 所以雜誌其實是非常賺錢的。

綜觀這些不同的交易方式, 一間書店要一個好的buyer去選擇貨品並決定用那種形式去同sales bargain。當然所有吸引客人’好書’的discount不會高, 而discount低的又揀不下.。一方面要想一下顧客口味 而發現那些奇貨可居是賺錢的源頭

除了需要一個精明的account去check有多少數要找, 同幾時要找先知係賺係蝕。外人看好像很簡單, 不過因為書的種類多, 貨源多, 來貨次數多(一星期甚至要兩至三次, 確保能緊慎補書)所以要保持找數準確, 盤數清是很費神的。而洪葉書店就係因為盤數唔清資金周轉不靈清先出事。

賣英文書好賺過賣中文書, 批發來價是有關係。根據以前我所做的書店, 英文書若從本地的一些供應商的折扣是65折甚至是55折, 若從海外直接order是可以到4折的 比起中文書的7折(亦有feedback表示沒那麼低, 我以前做的書店中文書不多, 沒有bargaining power, 老實說很少台版書)強很多(不過我做的是franchise, 可能英文書是有內定的special discount)。另外, 平均一本英文書是比中文書更貴的。不過, trade off是一般英文書很少可以退的,所以選貨要更審慎, 泠門書基本上是不會選的, 這亦導至香港的英文書種是非常少。

香港的書店沒落是因為相較比化妝品, 時裝的利潤(是有數倍成本的利潤, 相比), 書的利潤是非常少(三四成), 所以除了真的是好書之人, 否則是很難叫人承擔昂貴的鋪租來開書店。還有不可不提的是香港主流的商務, 三聯的書店+出版社其實是同一間-聯合出版社。所以他們自己出的書折扣是可以操縱得很低, 所以可以不斷有折扣, 可以說香港的書業是被這大財團壟斷。二樓書店就是這樣被比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