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2月 28, 2010

十月圍城 - 香港人對民主的心聲

與在香港的友人一起看十月圍城的vcd,的確使人睡不著。

一早就知道這段在香港保護孫中山的歷史是捏造,不過就是想知道香港人覺得自己在中國歷史有甚麼地位,在英國待久了,是想看回家鄉的意識形態。

這是一套非常香港的電影。民主是甚麼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相信每一個位參加過71遊行的香港人,都會耳熟能詳。戲中眾中的角色都代表香港社會的不同性格:有為民主盡心盡力的陳少白,李重光;而每位八十後社運青年,家中都必定有一個憂心的李玉堂家長;有為老板忠誠的亞四;有代表基層為公義黃復明;有為償還過去的劉郁白和沈重陽;和只是繼承先人遺訓的方紅。

而很玩味地,沒有一個人能夠全然掌握和參與這次保護計劃,即使身為頭領的陳少白和李玉堂,都只是並不是一齊計劃,而是在對方不在時去繼續組織和行動。而除了他們,能夠明白這次孫中山到訪的重要性就只有李重光,其他人都是不同理由去參與。這樣會削弱行動上的「民主成份」嗎? 正如,在現今的香港,很多人都會說,出來參與運動的都只是為了自己利益,而不是真心為「公益」。但他們不知道,每個運動沒可能全只做到單純為一種理念的公益的而出發,正如現在中國的維權運動都是要從基層本身的利益角度著想。因為相信參與行動去改變自己的命運,已是民主力量的象徵。

在中國有關民主的爭論,民主 vs 外國列強入侵, 百年來都是不無兩樣,在陳少白與閻孝國的爭論可以看得到。「人不都是平等的嗎?」這已經說明了甚麼的說法。

在那時的社會,大家都知道國家有甚麼大問題,這已經慢慢形成一個社會共識。有些事,是應該要做的。


星期一, 2月 15, 2010

曾特首的賀年短片

曾特首的麥兜賀年短片真是惹起不少議論。

因為高鐵事件, 五區總辭, 政府高官與建制派一直都被大眾攻擊。所以今次新年, 連真人也不出場了, 以動畫形式出場, 最爭議性的是拉了麥兜陪他拜年。

應該是那些所謂SPIN DOCTOR, 心戰室所用的技倆。利用麥兜動畫去加強自己的親民感覺, 而且而回家睡覺形式, 去強調「和諧, 平安」的重要。而且誰會想去痕批麥兜呢? (答:隨手都搵左兩個:KursK

特首又一次放棄了與大眾面對面的機會,不是詐死,亦不是撤賴,而是完全地龜縮。每個國家元首都會視新年賀詞都是一項認真的事,是一個機會給他們面對面去接觸民眾,去傳遞一個訊息,而不是去找一個動畫家作畫就草草了事。

我在這套影片有兩樣得著:

1.曾特首,真係返屋企訓覺啦!

2.真係難委麥兜,呢個年頭賺錢真不易。


星期四, 2月 11, 2010

與其懷念昔日,不如放眼未來

這只是對呂大樂的昔日情懷一文的感想,先說明,本人並不在場,整件事情只是透過twitter,參與者對話或網上資訊所知的,所以如有錯誤請告之。

網絡2.0的吹雞運動

新科技的出現, 使這種活動領導權分散, 這不是個人喜好的問題, 是實用的問題。如果沒有手機, 手提電腦上網玩twitter, newsgroup 你是不會知道很多大會中的其他資訊, 你不知道那裡與網友們集合, 你不會知道立法會記者室的情況, 你不會知道撐高鐵那邊的狀況, 也不會知道那裡的廁所比較近,最重要的是你不能用手機將自己想借議員在財委會想問的問題即場send入會內。而用了這些新科技,傳統的由上而下的社運模式,或多或少都會有所改變。

有了這種科技亦代表大家都能夠用來作通訊, 交流意見之外, 亦有不同網友自發組織相應的行動,亦已經是脫離大會的控制之外,不是害怕行動有否被騎劫,就是怕你不被騎劫。因為這次運動就是讓大家去說自己的聲音,而且背後已經有一個共識,大家行動的最終目的都是要求一個更民主的社會。網上所組成的團體並不是完全沒有規則,而是有另一套符號,規矩來運行,甚麼「河蟹」,「草泥馬」,「#stopxrl」。而且只要有電腦,大家都都能夠影響這次運動的方向。

最近的伊朗示威就是一個例子,能夠另到群眾可以集結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在美國彼邦有一個程式員去協助他們在全國禁止twitter 也能成功番牆用twitter 。如果計責任,這一個食飽飯沒事做的外國勢力也應該有份的。而這些在網上的種種力量,都不是一個中央集權的領導。我在twitter亦看見有人在會中途而「衝呀」來鼓動人群, 大會可能做到的是即時在twitter回應並呼籲大家冷靜,但又不可能找他出來。我想說的, 就是科技已經將召集人的權力分散, 只要有上網功能的電話/電腦就可以去組織或者改變一個一呼百應的行動。責任的確是變得模糊,因為權力再不是集中在大會領袖,而是真正在人民手上。

老實說,這些吹雞運動,並不新鮮,每年71,64,甚至網上facebook group 快閃黨都已經做到了。如果不上網的話,你是不會清楚這班人的想法。所以,我覺得呂教授的問題是並不是在社會理論出問題,而是不清楚網絡2.0的吹雞運動,是怎麼一回事。

我會建議,警察都不妨用twitter去和示威者溝通,反正twitter是公開,誰都可以看。大家都明白對方不是對立的。警方如果能夠用twitter去說明他們的行動意圖,相信衝突是可以減到最少。

制度、秩序、規範只是中性而非必然
「制度、秩序、規範的建設不能以選擇性的方法來處事。」如果說是規矩就是一切, 社會再也沒有甚麼非正義的行為。, 反高鐵的意旨就是反對這樣。當一個制度變得彊化, 就會覺得既然改不了事實, 那麼就不如不做了, 如果是這樣,價值判斷也沒有用了,反正在制度以外的行動不會有效果 。二次大戰時,計畫屠殺猶太人的Eichman的態度就是這樣的, 在他眼中,猶太人只是文中的數字,命令是上面頒下來的,他不做,制度會有其他人會做。這就是制度化的問題。當然,我不是主張無政府主義,但是主動將一些灰色地帶變為黑色,將一齊歸於政治正確的理所當然化,是自動失去個人思想自由。而且我認為叫「理性,冷靜」的人退下來的,並不一定是激烈的行為,而是這種一切以制度,安全至上的主義。吊詭地,制度為上才是最大的暴力的來源。將猶太人一個一個送入集中營,不是一群熱血的社會運動家,而是一班忠於制度,十分冷靜,理性的執行者。

呂教授問,敵對政黨這樣做又如何是?左派的工會在六十年代就做了,比現在群眾還暴力,可是現在他們還得到大紫荊獎。價值與合法性並不如呂教授所想的是必然性,是會隨時代和大家著的著眼點會有所變改。更何況,這次運動,大家都不是反社會,反警察和反議會。我可以大膽說,大家是很歡迎建制派營造一個民眾力量出來表現自己,因為「我不認同你,可是我誓死保護你的示威權利」。因為越多不同意見的勢力興起,才突顯一個民主社會的必要性。因為所有在議會外的示威,都是指出一個議會不公平,不能充分擔當調停人的功能。而且大家對政府不是推倒,而是施壓,要他們進步,不這樣做的話,鄭汝樺會嘗試用facebook去認識網絡空間嗎?(雖然做得好差勁,但是至少踏出第一步,亦使政府承認網絡輿論的重要性)

那麼,是誰應該負責當日的衝突?
可以是那個拉鐵馬的人,他不這樣做,就不需要麻煩。
可以是參加者,他們應該制止害群之馬不能因為一小攝人的利益去影響公眾安寧。
可以是大會,若果大會能夠領導有方,群眾不會生事。
可以是傳媒, 將這次的百分之二的行為妖魔化。
可以是警察,如果警察不阻止大家圍繞立會大苦行,苦行完大家就可能圍繞之後就散去。
可以是建制派,如果不是遠離民意就沒事了。
可以是鄭汝華,高鐵是她負責的,她處理得當就應就沒事。
可以是曾特首,隔鄰澳門也沒事,只是香港那麼亂,有這麼多的民憤,他的管治也有問題。

Take your pick,每選擇一個去解釋, 都代表你的價值觀, 事實是不會改變的, 只是看的角度不同,當中的意義就可以不同。若果,單從法律上說,暴力行為是不對的,亦即是呂大樂所說的不能接受的行為,是可以的。但是,但從社會角度上說,零星的暴力行為必然會被社會所制裁的,相反一個沒約束的建制所做成的破壞是可以無限的。而如果用一些比較激少少,而不流血的行為,去喚醒大家對這次運動的關注是否也是可以呢? 反思一下誰需要負責任,為甚麼我們/他們有這種想法,我們才可以從這個運動有所得著。 在香港,我們有的是自由,如不妥善運用這些自由制度,不僅是對民主,也是對民生(少數社群)的保護,是一大浪費。

而且,歐美反動示威還是很激烈,或許有人說我們香港社會價值不是這樣的。 可是,當初,長毛不是被視為衝擊立法會的表表者,劉慧卿也不曾在街上靜坐而被警察抬離?他們還不是最後受人民所認同而走進立法會內?

星期三, 2月 03, 2010

用facebook就可以解決政治問題?

網上新聞大事宣揚我們的運輸及房屋局長鄭汝華首創先河,會開facebook account,並會開網上論壇。

COMPLETELY MISSING THE POINT.

被邊緣化的並不是全香港,而是我們的政府官員。開用互聯網與全世界接軌是現代人必然,即使窮如非洲,都績極修建互聯網去幫助發展。而用twitter的政客與名人也越來越多,用不超過140字的短訊去公告世界,親民得來又快捷英國最多人follow是首相白高敦的老婆, 人數已經超過100萬。就算香港,大部份民選議員都擁有了一個facebook account因為他們要拉近與選民之間的距離,這是必須的。,我們的官員認為開一個facebook account同開網上論壇就是一項很鉅大工程,問題出現在那?能用600幾億去修建鐵路,欲不懂用現代人基本的科技。當然能夠「有心」去開始接觸一下新科技,應該是值得獎勵的。 但開facebook和網上論壇,你去各大討論區看一看,都會明白是行不通。

第一,推友們聽到她開facebook就知道一定會給人激烈轟炸 message。為平衡在現實中行使不了的政治力量,討論區的大家不會放棄這個發揮「言論自由的平台」。而政府官員的無能之處,就是不能夠回應大家的政治訴求,你就算有多幾個twitter,facebook account都沒用,大家要的互動,你們給不了大家。

第二,就是你要知道民心,自己click兩click上一上不同的newsgroup看看就成,不屑或不懂用電腦只是你自己落伍的問題。大家都沒有時間和你做show,面對面的討論都和你解決不了,難道我們還要隔著螢光幕和你用webcam談談情?社交網站是用來結交朋友和在煩忙的生活中繼續與朋友溝通和交換知識的,如果大家有時間出來聚會就不會用webcam來做。要正式開檢討會,就出來談就是,香港又不是很大的地方。

香港人幾時先知道,不是用了科技,問題就會一定解決。互聯網和高鐵一樣,你要知道的並不是開account,建鐵路的技術,你還要知道用家們的心態。

星期二, 2月 02, 2010

自說自話

香港社會真的變得很政治化,是離開了之後,才發覺越來越嘈吵。

多了不同聲音是好事,是inglehart所說的後物質主義的興起吧?單靠物質再不能夠滿足大家的精神胃口,除了我們自己份工之外,大家還想多了很多很多的東西。社會是出現了斷層,是因為貧富懸殊? 還是因為世代之爭?這些鬥爭當中,大家表面上都說著同一語言,但大家都不明白對方背後的意義。

舉個例子,一個任何準則都要量化的政府(或者社會),是不會明白一些不能用數字表達的素求。遊行要知道的是人數,基建的是要量化的成本效益,賠償的也是金錢。數字後面的意義,對他們來說不存在的。政府,主流傳媒不斷重複說著他們對社會的教條 -要理性,忍耐,和平,安穩,為大局著想。對於保育主義,他們會說是原教保育主義。有錢不賺,有冷氣商場不行,真的是違背人性。

推友送來一個政府的link -連家人之間的連繫都變成一種投資。原來香港人那麼快就學懂演化心理學?

錢不能買到的東西才是最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