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5月 27, 2009

六四上位論

先是陳一諤, 後是呂智偉, 他們的「偉論」 使到六四廿周年前夕大家的心情慶恰恰。

<主流, 另類>
原本, 知識份子是在一言堂的社會, 不盲目跟從主流, 發出另類的聲音去平衡社會的言論。沒錯, 香港社會的主流價值觀是「中共六四屠城的不義」, 可是放眼中國, 主流價值觀是「社會經濟和諧比歷史回顧更重要」, 所以香港社會的主流在中國大陸只是「另類的觀點」。所以他們跟從的是當權者。

在六四一事上, 香港社會的主流價值觀沒錯都是站左民運學生一邊. 而大家(包括我)都接受到六四中共屠城為之不義。可是陳和呂的立場是, 大家都看中共政府的不義, 那民運學生自身呢? 那外國勢力的介入呢? 那班解放軍的傷亡情況呢?

假使學生領袖真的不負責任, 假使學生活動「變質」, 變成有外面勢力介入, 假使學生真的有武器。
當然如果一齊是真的, 哪又如何?

一個社會運動即使有不同團體撈油水, 又有何問題? 會影響到立場嗎?

要說變質? 是由甚麼變做甚麼? 一個沒有社會團體支持(或者說撈油水)的社會運動是存在嗎?

如果將六四從一件歷史, 學術事件看, 的確是要客觀看每一方面的真實情況, 不過當這是一個社會, 政治議題, 陳和呂的「另類觀點」除子是向權力靠攏, 實在帶不到任何社會得益。也不要說這些沒有證據的指控, 就好像說「你怎知六四是不是外星人, 神的介入」的空談。


<空間, 理性>

「因為大家都不理性, 所以我們不討論」, 這個原因, 完全接受不到。從感覺上就好像家長說「不要吵, 乖乖地待著, 就帶你去食麥當勞」, 因為實際上, 這是個權力的問題, 而不是「不理性所以不討論」的問題。 因為何謂理性基本上是十分難界定, 尤其是在價值觀的取向。相對理性, 不如開放, 只有在開放, 才會有理性。

anyway, 六四的確為呂, 陳二人提升了不少知名度:p

沒有留言: